谈谈「认知」是怎么回事

2019/07/24 — Written by Fenng
#中医

你一定遇到过有人说自己胃不舒服,症状包括:胃痛、返酸、恶心、胃胀…中医告诉你这是「胃寒」,一些偏方告诉你得靠喝各种养生粥来「养胃」。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错误认知。哪里有什么胃寒?不过是「幽门螺旋杆菌」感染。全世界平均两个人里就有一个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,而感染幽门螺杆菌者有 10% 到 20% 的风险会发展为消化性溃疡,有 1%到 2% 的风险发展为胃癌。

我相信不少人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后,才知道自己的老胃病原来是这么回事(虽然这其实是每个中国人应该知道的常识,而且科普工作者也一直在做信息普及)。要改变认知很难,即使告诉一个人,他的胃痛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引起,他可能依然坚信他的胃必须要养才可以。就是他们供养了一个庞大的本不应该存在的养生保健市场。

幽门螺旋杆菌发现的历史并不长,可能还是本文不少读者出生之后才发生的事情。1982 年,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认为人体的胃溃疡、胃炎等疾病是因为该细菌在胃部繁殖,1984 年《柳叶刀》杂志刊登该研究报告,引发了全世界研究该病菌的热潮,1994 年,世界卫生组织把幽门螺旋杆菌列为一级致癌物质,2005 年,发现幽门螺旋杆菌的两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。

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同样是打破认知的结果。曾有很多科学家不相信胃酸中有病菌,他们认为强酸的环境下,细菌无法长时间存活。而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治病的两位科学家里的一位,为了证明致病机理,喝下含有病菌的溶液,给自己人为造成严重的胃溃疡。这是个相当传奇的科学故事。

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媒体文章说,某某白领工作辛苦不按时吃饭,年纪轻轻竟然得了胃癌。哎呀,真是好可惜。所以年轻人一定要按时吃饭,工作不要太辛苦(你的父母看到这类文章一定会转给你)。不按时吃饭得了胃癌,这就是个错误的认知。这个得了胃癌的人是因为工作辛苦才不按时吃饭?还是他很小就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呢?哪一种可能性更大?

形成正确的认知有多重要?可以救命,可以省钱。有些人的胃病,做一点抗菌治疗就可能得到很好的控制,不需要长期的花钱去买各种无效的安慰剂。

什么是认知?维基百科是这么定义的:

认知或认识(英语:Cognition)在心理学中是指通过形成概念、知觉、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,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(information processing)的心理功能。认知过程可以是自然的或人造的、有意识或无意识的。

这个对「认知」的定义,大多数人看完还是觉得有些不太好明白,那就看这句: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心理功能。 什么意思呢?就是给你一条信息,你能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。知乎上大量的「如何看待某某事件」的回答,其实也是既定信息下的各种认知。

不同的人,对一些信息的反馈结果是不一样的,因为每个人的认知范围有差异。最后就会产生一些「夏虫不可语冰」、「坐井观天」乃至「盲人摸象」的效果。

前不久朋友圈流传一篇文章 《对员工宽容的公司,都死掉了》,有人问我怎么看。我说如果有人写一篇《对员工苛刻的公司,都死掉了》,同样用那几个公司做例子,也是成立的。这样你就应该知道还要不要赞同该文章的观点。公司之间的个体差异实在是太大了,一家公司有效的管理理念,到了另一家可能完全就不灵光。再说,公司的宿命就是会死掉。现在,中国还没看到有多少堪称基业长青的公司。

看完一篇文章,得出一个结论,可以简单的认为这就是个认知的过程。这个认知能力是动态的,是变化的。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。有的人没创过业,有的人只服务过一家公司,有的人见识过成功和不成功的公司…他们对一个事情的认知不可能相同。

我虽然偶然也会看一些关于创业的文章(避免不了),但是,我不会盲从或是轻信一些所谓的成功经验。那些经验几乎都是不可复制的。创业的一个副产品是颠覆其他人的认知,所以,不可能有标准路径。

经常看到有好事者挖出来那些知名人士说过的「打脸」的话,其实挺无聊的。没有谁的认知是永远都对的,即使是比尔·盖茨也说过「个人用户的内存只需 640K 足矣」这样的话。值得研究的是他们认知是如何提升的,而非错误的部分。据我观察,大部分比较成功的人,他们的认知总是在不断进步。而我们,则只是嘲笑他们出错的那几句话,好像我们比他们总算高明了一点。

庄子说,「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」。这里面的「知」现在来看,如果是「认知」就有意思多了。我们应该不断追求正确的认知,抛弃那些旧的过时的落后的错误的观念。

啊,庄子真有智慧啊,古人真有智慧啊。有的朋友或许立刻发出了感慨。不要忘了,我们对古人的智慧也不要过于尊崇,对他们的认知更要不断革新。比如,上面两句话后面的几句是「以有涯随无涯,殆已;已而为知者,殆而已矣。」,我就觉得没什么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