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谁创造、或者编造了这些名言?

2019/07/24 — Written by 自在卷舒
#文化

前不久,网上一则消息颇让人惊诧。哈佛大学图书馆有个声明,大意是说在哈佛的图书馆并没有张贴一些警言警句,他们也注意到网上流传着一些“哈佛图书馆的”警言警句,尤其是在中国这些句子非常流行。

看到这个消息,确实让我吃惊不小。因为网上流传的这些句子我以前还拿来教育孩子呢,比如“此刻读书你将圆梦,此刻打盹,你将做梦”,还有“学习这件事,不是缺乏时间,而是缺乏努力”,还有“勿将今天的事拖到明天”等等,大概有十多条。

虽然这些句子都不错,语言简练,含义丰富而且深刻,但当得知都是假“哈佛图书馆名言”,不免仍让人失望、震惊。

是谁创造、或者编造了这些名言呢?

除了这个哈佛名言,有时候在网上还有其它一些伪作:比如前不久一条有关“秋裤”的文章,写的有鼻子有眼,甚至写到了亡国灭种的高度。还有一篇有关中央电视台报道转基因引起国内癌症大爆发的文章,还有白岩松很多针砭时弊、启发人生的智语箴言,都是假的。我记忆比较深刻的最早的伪作是,大概是20年前一本名叫《第三只眼睛看中国》的书,该书的作者是洛伊宁格尔,说是德国人,其实也是假的。书的内容很好,对中国经济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和揭示,但也是一部伪作。德国使馆还特意声明不知道有这么个人。

回想我接触过的这些伪作,其内容有涉及时政批评的,有关于转基因等重大话题的,也有涉及教育、养生等的,不一而足。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伪作呢?

从这些伪作假托的作者看,基本上都是外国的(比如哈佛大学图书馆,比如德国人洛伊宁格尔)、权威的(比如中央电视台)、知名的(比如白岩松、养生专家等)。

从这可以看出国人的一种心态,外国人都这么说了,中央电视台都这么报道了,专家都这么认为的。这种心态其实反映了国人很多不良特质:

一是盲从,对很多事物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,盲目相信专家、权威,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。盲从的一个心理基础就是不自信。像哈佛名言,其实可能都是在民间流传很久的名言名句,很有哲理,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。可似乎只有挂上哈佛的牌子,才更闪光,才更有教育意义。

二是缺乏科学精神,对新事物没有学习的兴趣、探究的冲动,最典型的就是对转基因的态度,对一些养生偏方的追求,还有对秋裤的争论。如果真是静下心来想一想,真的搜集一些研究材料,可能就不会相信、传播那些不靠谱的伪作了。像一些攻击转基因的文章,一开篇就是“美国人不吃,欧盟禁止,非洲人饿死也不吃等等”。有谁真的搜集过相关材料吗?

其实,这些问题都是国内教育的失败。在学校教育中,就没有培养孩子们的批判性思考的意识,也没有培养出科学研究问题的能力,更没有掌握相应的方法。甚至是用权威的假话、不容质疑的谎言代替对知识、真理、真相的追求。而学校之外,充满了种种管制,到处划圈,不许越雷池一步。为什么会有《第三只眼睛看中国》、白岩松的警言这些东西,就是限制太多,人们不能就自己关心的、关注的经济、社会、政治问题进行公开的讨论,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,只能假他人之口。

在这种教育体制、文化传播管制下,人们不敢质疑、不能质疑、不会质疑,当然也无从谈创新。盲从的心态不仅仅会使更多的伪作,无论它是对社会有益的伪作,还是充满了谣言的伪作越来越多,因为利用伪作来获得商业价值已经成了很多商家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