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中年危机”是个伪命题

2019/07/24 — Written by 戴维·布鲁克斯
#文化

“中年……危机”,只要说出前两个字,你大概就会补充出后两个字。这是一个走到旅途中间,发觉青春不再、前景堪忧、死期将至的阶段。于是,他们觉得一切都完了。买辆花里胡哨的跑车。开始做些愚蠢的事。

这个老生常谈的说法只有一个问题,那就是它根本就不是真的。

“实际上,几乎根本就没有中年危机存在的确凿证据,只有几十年前做过的一些规模不大的试点研究,”芭芭拉·布拉德利·哈格蒂(Barbara Bradley Hagerty)在其新书《重新设想生活》(Life Reimagined)中写道。大量研究表明,人在四五十岁时,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停滞,或是转变,但这种转变“可以是振奋人心的,而不是骇人听闻”。

布拉德利·哈格蒂对一些将中年转变为重生的人的特点进行了研究,发现他们都打破了常规,因为“闷头走下去就是死亡了”。他们选择追求目标,而不是安逸生活。有明确的目标意识甚至能降低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风险。他们把伴侣关系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,而事业往往会退居次要地位。

《重新设想生活》描述的中年根本不可怕,也一点都没减速。中年变得像第二个重大的决策阶段。处于这个阶段的人个性已经形成、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、积累了一定的资源,并且因为根基已经牢固,有了承担更大风险的机遇。

神学家卡尔·巴特(Karl Barth)描述的中年也正是这样的。他写道,人到中年,“播种已是过去,该收获了;助跑已经完成,该跳跃了;准备已经做好,该冒险尝试了。”

巴特接着表示,中年人能看到远处的死神,但也会在尚有时日的时候,“适当加速”行动,争取完成新的重大目标。

巴特几十年前写下的内容,放在眼下甚至更真实。人们保持健康和活力的时间延长了。我们的总统候选人分别是68、69和74岁。寿命的延长,改变了人生本身的叙事结构。

充满活力的生活延长了,这也改变了人生的阶段。最显著的变化是出现了“奥德赛时期”。现在,20岁到30出头的人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尝试新的职业选择、新的城市和新的伴侣。

然而,另一个深刻但却更隐蔽的变化是,中年的形态变了。本来会被视作开始走下坡路的时期,现在成了一个潜在的转折点——此刻,人们已经做好准备,可以充分利用。

此刻,你可以用不同的视角去回首早年的经历。希望人到此时已经积累了一些智慧,正如心理学家定义的那样,这意味着看待这个世界时更有同情心、同时理解截然相反的观点、包容模棱两可的现象、坦然应对生活中的小挫折。

人到中年,可能会从自己的各种决定中,观察到贯穿始终的主题。你可能会开始看到,各种不同的信念都可以归结到同一个意义和目标之上。你可能会发现,过往的经历让自己格外适合解决一个社会问题。到这时,你可能会有足够明确的认识,让某个终极目标成为生活真正的中心。

比如,林肯到中年时发现,在那之前的一切都是为他维护联邦和终结奴隶制所做的准备。我们其他人没有这么宏伟的事业,但很多人都会让生活有一个重心。他们要么会全身心投入已有的责任,要么会扛起新的责任。

不管怎样,因为已经比较成熟,他们不太可能到中年时还受自负的蒙蔽。他们更有可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,更有可能走出原有的处事方式。考虑到经受过别人怎样的指摘,他们也就不会那么在意别人的想法了。

在这个阶段找到意义的人通常会意识到,沉住气才能向上走。

他们会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,与自己能给予最多帮助的人直接接触。他们也会接受,年轻时的某些光辉梦想不会实现,其他一些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工作,原来更有成就感。

他们会达到一种平和,不是因为他们决定什么都不做,而是因为他们已经做到了精力集中,心无旁骛。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和急切感对一些事情说不,这样他们才能对其他事情说是。

从这个角度来说,中年阶段有些让人欢欣鼓舞。人生的很多可能性这时都结束了,但限制往往也是解脱。人们可以更勇敢地抓住剩下的可能性,更深入地投入其中。